随着网购的普及,人们经常会发现网上有些商品标明电商“专供”或者电商“定制”。表面上看,一些企业推出“专供”或“定制”经营模式,是一种有助于商品促销的创新举措,但实际上,电商“专供”的商品往往偷工减料,成为忽悠消费者的一种“套路”。 媒体调查发现,有的电商“专供”产品以低价博眼球,拿“价廉物美”当卖点,明知道销售的是两种不同产品,却刻意混淆两种商品的概念,也不尽到告知义务,使消费者频频落入“专供”的陷阱,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。这样的电商“专供”产品属于不实促销,涉嫌变相消费欺诈,踩到了不正当竞争的红线。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异军突起,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、新问题,给消费者维权造成了困难。特别是网购“两高两低”现象,即电商失信收益高,失信成本低;消费者维权成本高,维权收益低。这已经成为消费者考虑维权时必须面临的老大难问题。在电商“专供”促销活动中,一旦发生消费纠纷,消费者要承担举证义务,维权成本很高,让不少人望而却步。 因此,电商“专供”需要市场“专管”。首先,规范电商“专供”行为,应成为一种监管常态,要将不法企业产品失真和价格违法行为列入失信“黑名单”,并予以公示,方便消费者监督。其次,加强电商平台商品质量和价格管理,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。特别是电商平台要加强自身管理,建立健全促销期间质量和价格监控机制,利用技术手段预防商家涉嫌违法的调价行为。此外,消费者也要培养质量和价格意识,坚持理性消费。 |
2024辽宁乡村喜剧晚会一经播出,就收获了观众的好评。这是辽宁举办的首次乡村...
2023年5月,巴黎殿堂级珠宝艺术世家CHAUMET尚美巴黎于大连恒隆广场,以法式...
随着社会活动逐步恢复正常,记忆中熟悉的春运场景再次重现。据交通部有关负...
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,无疑是各行各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。正如习近平总...
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。...
十年来,我国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,在服务国计民生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...